“延遲退休”基本敲定,70后很開心,大學生卻無奈
學生時代為何要寒窗苦讀,努力學習的目的和意義又是什么?從廣義說是為社會做出一份貢獻,推動社會的發展,實現人生價值。從個人的角度說,是為了能獲得一份好工作,過上高質量的生活。
說到退休,年輕人會覺得這是很遙遠的事情,但其實并非如此,大學階段如何去度過,畢業后找到一份怎樣的工作,工作的性質和待遇如何,都和將來的退休有著密切關系,影響退休金的多少,決定老年生活會過的如何。
“延遲退休”成為現實,80、90后的大學生或受影響!
教師、公務員這類群體比較關心退休的問題,大學生也會關注,退休各個行業議論紛紛,尤其是延遲退休基本敲定后,面對這樣的退休方式,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想法。
有人提議工齡退休,這讓大學生、公務員以及教師行業都十分支持,如果能按照工齡退休,在工作時踏踏實實,一定的年限后就可以享受老年生活了,但這樣并不適合國情的發展,老齡化比較嚴重,延遲退休更有利于大方向。
除了大學生之外,80、90后也是有些欲哭無淚的,以前的90后用叛逆來形容這一代人,如今也不得不向現實所低頭,在崗位上努力工作不敢輕易離職,默默的奮斗著。
80后更是如此,生活上,教育上的支出都是不小的,要面臨生活的壓力,還要面臨職場的競爭,一心想著晉升,創造更多的財富,延遲退休對80后晉升也是一種阻礙。
大學生所考慮的并不是自己將來的退休,而是當下的就業,延遲退休老年人一直占著崗位,本就難就業的大學生,更要難上加難了,空崗少大學生又處于飽和狀態,競爭會更加激烈,即便是不少學生選擇考研,考研的規模也進行了擴招,但大學生們想找到適合的工作,仍不是很樂觀。
其實在筆者看來,無論在怎樣的政策下,大學生找工作,和自身是否優秀,在大學期間的表現有著很大的關系,大學生應從自己身上找原因,而不是吐槽現狀。
大學生應理性看待延遲退休問題,爭做頂尖大學生,重視在校期間的表現
步入大學,是給高中時期之前的埋頭苦學畫上了圓滿的句號,也是新篇章的開始,大學生雖然還是學生的身份,但和高中以前的生活是截然不同的。
高中之前的生活中幾乎只有學習,每天兩點一線。大學要豐富多彩很多,平時要學習專業課知識,還有很多選修課可以選擇,閑暇時間可以泡在圖書館看看書,周末還可以參與社團的活動,遇到合適的人可以談戀愛,這樣的大學生活是非常令人向往的。
大學生活很美好,但終究還是要面臨畢業的,從校園到職場的轉化,學生們要面臨的壓力也是巨大的,很多學生會陷入到迷茫當中,但有這一類大學生,不但不會焦慮,還會有信心勇往直前。
這類學生就是在大學中不斷完善自己的人,他們努力且上進,爭做頂尖大學生,常常會總結自己的不足,學歷不夠就會去提升學歷,能力不足就會去抓住任何可以鍛煉的機會,注重學校期間的表現,能獲得獎學金,也能成為導員的左膀右臂,所以學生們應該理性的看待延遲退休問題,提升完善自己才是關鍵。
大學生應為將來的就業打下基礎,應做好哪些方面的準備?
證書可以是求職面試的加分項,讓簡歷更加出彩,在臨近畢業前,證書一定是都應該拿到手的,是實力最好的證明,不要小看英語類的證書,覺得工作和生活中用處不大,擁有英語等級證書,能跨過各大企業的門檻。
很多學生僅對計算機有一定了解,但并不知道辦公軟件的作用有多大,只要是文職類的工作,即使是教師也要用到,所以學生們在校期間,就應該學會,為就業打下基礎。
實力的工作經驗對于應屆生來說也是很寶貴的,有過實習經歷和沒有實習的同學,在思想等方面會存在很大差別,所以學生們在真正大學畢業前,應多去實習。
筆者寄語:各個行業的人都應該用積極的態度去看待,可能70后會很開心,80、90后以及00后大學生會無奈,但這并不是影響晉升、影響就業的根本問題。每個階段的人,往屆畢業生和在校的大學生,都應該重視自我能力的提升,從自身出發去更上一層樓。